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花卉生产基地 详解七大主产区
- 作者:
- 来源: 花木商情社区
- 日期 : 2017-09-08
9月1日,第十一届中国花卉产业论坛在宁夏银川市举办。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花卉协会会长江泽慧发表了主旨演讲。她在讲话中表示,近年来,中国花卉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和旺盛的花卉消费市场。
会上,江泽慧指出,在党中央的关心支持下,中国花卉产业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近年来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概括。
一是生产规模世界第一。据统计,至2016年,全国花木种植总面积133.04万公顷,比2012年增长18.75%。其中,鲜切花类、盆栽植物和观赏苗木分别增长8.94%、7.53%和20.68%,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和旺盛的花卉消费市场。
二是形成了庞大的产销市场和完整的产业链。以全国七大花卉主产区为依托,建立了稳固的产业基础和门类齐全的产品体系,形成了全产业链和产业格局。至2016年,共有花卉市场3029个,花卉企业79512家,花卉从业人员505.35万人,花卉销售1389.70亿元,花卉出口6.17亿美元。
三是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中国积极参加国际花卉园艺组织及其各种活动,开展友好合作与交流。近几年相继举办沈阳、西安、青岛、唐山世园会,成功申办2019北京世园会,获得多项国际大奖和荣誉,传播我国生态文明理念,展示中国花卉产业形象风貌,有力提升了我国花卉产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成为推动世界花卉园艺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花卉产业发展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紧跟市场变化与消费者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模式,产品线和产业链不断拉长延伸,花卉产业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提升,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拉动农村就业、农民增收和精准扶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浙江、江苏、河南 花卉生产面积领跑全国
20世纪80年代,仅有一些农民在自家的田里种植花卉,但规模小、品种杂、种植分散、产品质量不高,到1984年全国花卉生产面积仅有1.4万公顷,产值6亿元。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绿化、美化要求的提高,以及人们对花卉需求的迅速增长,各地把发展花卉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快了花卉业的发展进程。2000年全国花卉生产面积已达到14.8万公顷,销售额为158.2亿元。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花卉生产由高成本的发达国家向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花卉需求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花卉生产面积大幅增长。2016年,全国花木种植总面积133.04万公顷,30年来我国花卉生产总面积增长了80多倍,销售额增长了200多倍,出口额增长了300多倍。
就目前花卉产业的发展规模而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浙江省以花卉种植面积14.52万公顷跃居全国之首。其次是江苏省,花卉种植面积14.16万公顷。河南省花卉种植面积11.80万公顷,位列第三。除了早期自然形成的花卉生产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由市场拉动与政府引导形成的商品花卉产区也得以大规模发展,这一特点在我国不少花卉主产区都得到体现。
众所周知,云南是我国当之无愧的鲜切花生产大省。云南种植面积达1.12万公顷,生产面积、销量、销售额分别占全国总生产面积、总销量和总销售额的21.86%、39.39%和23.57%。除了鲜切花这一当家产品,经过多年发展,以鲜切花、种用花卉、地方特色花卉、绿化观赏苗木和加工用花卉为主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如云南地方特色花卉种植面积达0.31万公顷,总产量3.2亿株,总产值93.7亿元,成为云南花卉又一拳头产品。绿化观赏苗木种植面积为0.58万公顷,产量12.7亿株,产值1.7亿元。种球、种苗生产面积达0.07万公顷,产量超过1亿粒,鲜切花种苗近5亿株,非洲菊、月季、康乃馨等种苗占国内60%以上的市场份额。药用、食用等加工类花卉种植面积超过2.67万公顷,其中食用花卉栽培面积0.13万余公顷,产值达2亿元。这些数据真实地反映出,云南花卉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势头不容小觑。如今,云南能够拿得出手的产品不再仅是鲜切花,大花蕙兰、铁皮石斛、山茶花、高山杜鹃、国兰、永生花等一大批云南特色产品也正步入产业化发展轨道。
江苏是我国传统苗木大省,近几年观赏苗木种植面积排名一直名列前茅。近年来,江苏以推进实施高效设施农业项目为导向,促进全省加快发展高档盆花、鲜切花、盆景的标准化生产,并取得了显着成效。江苏观赏苗木种植面积11.70万公顷,持续成为江苏省花木产业主体。鲜切花生产面积2779.20公顷,产量7.73亿支。盆栽花卉生产面积7807.0公顷,产量达4.85亿盆。苏州盈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润州超群花卉有限公司、常州家绿林果园艺有限公司等公司生产的红掌、蝴蝶兰、凤梨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如皋盆景也在全国打出了一片天地,目前“如皋盆景”已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如皋盆景技艺也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声名鹊起的盆景,带动了如皋花木产业的蓬勃发展。
花卉设施栽培持续增温
不可否认的是,花卉设施栽培面积及设施栽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一个地区的花卉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程度。
我国花卉设施栽培起步较晚,大规模应用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1998年,全国花卉保护地总面积为6958.25公顷,其中温室920.73公顷,日光温室681.23公顷,大(中、小)棚2440.7公顷,遮荫棚2746.70公顷。
花卉设施栽培主要集中在传统花卉产地,如浙江、广东以及大城市、南方经济发达地区。1984~1999年间,由于现代化温室投资大、配套技术要求高,在我国发展较为缓慢。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遮荫棚由于建设成本较低,发展速度较快。总体来说,此阶段我国设施栽培水平不高,花卉产量低、质量差,也不具备周年供应能力。到2001年,我国花卉保护地面积为1.69万公顷,是1998年的2倍多,除了进口温室面积增加较小外,其他各类设施总面积均有明显增加。2007年,我国花卉设施栽培面积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为16.22万公顷。广东成为花卉栽培设施面积最大的省,其次是湖南和云南。辽宁成为温室面积最大的地区。如今,全国花卉保护地栽培面积13.35万公顷,其中温室3.61万公顷,温室中的节能日光温室1.67万公顷,大(中、小)棚5.15万公顷,遮荫棚4.22万公顷。其中江苏、广东、辽宁、云南的花卉设施栽培面积均达1万公顷以上。
从花卉设施栽培面积的发展历程来看,前些年节能日光温室的面积明显扩大,近几年现代化温室在保护地总面积中的比例大幅提升,日光温室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这说明随着我国花卉产业的转型升级,中高档设施的数量显着增加,对设施设备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尤其是现代化温室的新一轮建设风潮,一方面说明了各地政府对现代化设施农业园区的大力推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花卉生产正从单纯数量扩张向量质并重的方向转变。
设施栽培的发展除与当地的区域气候和花卉产品有关以外,与各地政府的政策推动、资金扶持息息相关,尤其是多个省(区、市)的“十二五”规划中,发展设施农业仍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如江苏省武进区农业局积极扶持常州市家绿林果园艺有限公司植物工厂项目。该项目新建物联网植物栽培车间3万平方米,总投资1.65亿元,采用世界领先的计算机智能管理系统,项目投产后预计新增高档观赏花卉100万盆、种苗3000万株。常州市对新建(含扩建)的重点高效设施农业园区予以扶持,新建5000平方米以上、投资200万元以上的智能温室(温控、水控、肥控),给予总投资20%的资金补贴。对新建连片100亩以上钢架大棚(含连栋式)每亩补助1500元。浙江设施农业设备补贴项目中,也对单体钢架标准大棚、连栋钢架标准大棚、玻璃温室都有不同程度的补贴。
辽宁是我国温室面积最大的地区。由于当地气候寒冷,花卉种球繁育、鲜切花生产、君子兰及杜鹃盆花培育、苗木幼苗繁殖等都需要设施设备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辽宁花卉温室面积约8925.60公顷,其中,日光温室7810.90公顷。据辽宁省花卉协会秘书长杜建一介绍,日光温室由于建造成本低、保温性好,非常适合辽宁地区的花卉栽培,能占90%以上。近年来,辽宁省不断加大对设施农业扶持力度,如沈阳市从2008年至今,连续出台了对花卉设施栽培的补助办法,主要包括对当年新建连片占地面积6.67公顷(100亩)以上、设施面积3.33公顷(50亩)以上的温室小区补助6万元。对当年新建连片占地面积6.67公顷(100亩)的冷棚小区,市财政补助5万元。对当年新建连片占地面积达到133.33公顷(2000亩)、设施面积66.67公顷(1000亩)的温室大区,市财政另增加补助120万元等。杜建一说,目前来看,辽宁花卉设施栽培面积已经基本能够满足目前生产销售的需求,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是在稳定现有设施面积的基础上,在改进设施设备建造技术、提高花卉产品质量上下工夫。
大中型花企数量与日俱增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花卉从业人数较少。当时花卉从业者主要以农户为主,特别是一家一户为主体的生产形式,花卉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花卉生产与经营的技术构成较低。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传统花卉产区的一些有经营头脑的花卉爱好者和农户开始建立苗圃,逐渐发展成为今天企业的“雏形”。后来大量外资、港台商人陆续进入大陆,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扶持花卉业的发展,许多其他行业的投资者纷纷涌入,大小规模的花卉企业蓬勃发展。此外,各地政府逐渐意识到花卉业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开始积极推动花卉产业的发展,花卉产业也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1998年,我国花卉企业有6.79万个,但大型企业少,仅有1313个。花农有32.01万户,从业人员102.4万人,技术人员仅有3.05万人。至2016年,共有花卉市场3029个,花卉企业79512家,花卉从业人员505.35万人,花卉销售1389.70亿元,花卉出口6.17亿美元。不仅如此,花卉企业的经营范围已涉及花卉生产、销售、运输等环节,如种苗(包括种子、种球)进出口、种苗生产、盆花生产、盆景生产、设施资材生产、进出口贸易等相关企业悉数登场。这些企业立足当地花卉产业的自身优势迅速发展起来,如2012年江苏省年产值上亿元的花卉企业有22家,其中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5家。武进夏溪花木市场发展有限公司、常州祝庄园艺等企业都成为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森禾种业、虹越花卉、滕头园林、新蓝天、传化大地、杭州园林、上虞阳光等一批浙江龙头企业立足当地,初步完成全国性产销布局。锦苑、明珠、杨月季、虹之华、郑继兰等一大批云南花卉企业在新优产品专业化生产、新兴市场开拓、品牌打造、科技研发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逐步显现。大连世纪种苗公司、鞍山君子兰专业合作社、丹东天赐花卉公司等辽宁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推行产供销全程服务,实现了花卉的全年生产,促进了花卉产业增效和花农增收。福建福州声春现代园艺、厦门江平生物基质科技、漳州富森园艺制品公司、福建荆龙生物科技公司等一批花卉进出口贸易、园艺资材生产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此外,花农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是花卉从业人员的主力军,花木种植已成为农民最赚钱的种植业之一。如云南省花农27万余户,花卉生产总收入88亿元。近10年来,花农户均收入保持在3万元以上,鲜切花、加工用花卉、地方特色花卉种植亩收益1万元以上,大花蕙兰等高档盆花、铁皮石斛等药用特色花卉亩收益10万元左右。浙江省花农数量达19万余户,杭州萧山区从事花木产业的农户平均每户年收入近8万元。萧山的新街、余姚的四明山、长兴的泗安等花木主产区,农民人均收入70%以上来自花木产业。
会上,江泽慧指出,在党中央的关心支持下,中国花卉产业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近年来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概括。
一是生产规模世界第一。据统计,至2016年,全国花木种植总面积133.04万公顷,比2012年增长18.75%。其中,鲜切花类、盆栽植物和观赏苗木分别增长8.94%、7.53%和20.68%,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和旺盛的花卉消费市场。
二是形成了庞大的产销市场和完整的产业链。以全国七大花卉主产区为依托,建立了稳固的产业基础和门类齐全的产品体系,形成了全产业链和产业格局。至2016年,共有花卉市场3029个,花卉企业79512家,花卉从业人员505.35万人,花卉销售1389.70亿元,花卉出口6.17亿美元。
三是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中国积极参加国际花卉园艺组织及其各种活动,开展友好合作与交流。近几年相继举办沈阳、西安、青岛、唐山世园会,成功申办2019北京世园会,获得多项国际大奖和荣誉,传播我国生态文明理念,展示中国花卉产业形象风貌,有力提升了我国花卉产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成为推动世界花卉园艺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花卉产业发展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紧跟市场变化与消费者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模式,产品线和产业链不断拉长延伸,花卉产业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提升,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拉动农村就业、农民增收和精准扶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浙江、江苏、河南 花卉生产面积领跑全国
20世纪80年代,仅有一些农民在自家的田里种植花卉,但规模小、品种杂、种植分散、产品质量不高,到1984年全国花卉生产面积仅有1.4万公顷,产值6亿元。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绿化、美化要求的提高,以及人们对花卉需求的迅速增长,各地把发展花卉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快了花卉业的发展进程。2000年全国花卉生产面积已达到14.8万公顷,销售额为158.2亿元。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花卉生产由高成本的发达国家向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花卉需求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花卉生产面积大幅增长。2016年,全国花木种植总面积133.04万公顷,30年来我国花卉生产总面积增长了80多倍,销售额增长了200多倍,出口额增长了300多倍。
就目前花卉产业的发展规模而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浙江省以花卉种植面积14.52万公顷跃居全国之首。其次是江苏省,花卉种植面积14.16万公顷。河南省花卉种植面积11.80万公顷,位列第三。除了早期自然形成的花卉生产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由市场拉动与政府引导形成的商品花卉产区也得以大规模发展,这一特点在我国不少花卉主产区都得到体现。
众所周知,云南是我国当之无愧的鲜切花生产大省。云南种植面积达1.12万公顷,生产面积、销量、销售额分别占全国总生产面积、总销量和总销售额的21.86%、39.39%和23.57%。除了鲜切花这一当家产品,经过多年发展,以鲜切花、种用花卉、地方特色花卉、绿化观赏苗木和加工用花卉为主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如云南地方特色花卉种植面积达0.31万公顷,总产量3.2亿株,总产值93.7亿元,成为云南花卉又一拳头产品。绿化观赏苗木种植面积为0.58万公顷,产量12.7亿株,产值1.7亿元。种球、种苗生产面积达0.07万公顷,产量超过1亿粒,鲜切花种苗近5亿株,非洲菊、月季、康乃馨等种苗占国内60%以上的市场份额。药用、食用等加工类花卉种植面积超过2.67万公顷,其中食用花卉栽培面积0.13万余公顷,产值达2亿元。这些数据真实地反映出,云南花卉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势头不容小觑。如今,云南能够拿得出手的产品不再仅是鲜切花,大花蕙兰、铁皮石斛、山茶花、高山杜鹃、国兰、永生花等一大批云南特色产品也正步入产业化发展轨道。
江苏是我国传统苗木大省,近几年观赏苗木种植面积排名一直名列前茅。近年来,江苏以推进实施高效设施农业项目为导向,促进全省加快发展高档盆花、鲜切花、盆景的标准化生产,并取得了显着成效。江苏观赏苗木种植面积11.70万公顷,持续成为江苏省花木产业主体。鲜切花生产面积2779.20公顷,产量7.73亿支。盆栽花卉生产面积7807.0公顷,产量达4.85亿盆。苏州盈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润州超群花卉有限公司、常州家绿林果园艺有限公司等公司生产的红掌、蝴蝶兰、凤梨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如皋盆景也在全国打出了一片天地,目前“如皋盆景”已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如皋盆景技艺也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声名鹊起的盆景,带动了如皋花木产业的蓬勃发展。
花卉设施栽培持续增温
不可否认的是,花卉设施栽培面积及设施栽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一个地区的花卉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程度。
我国花卉设施栽培起步较晚,大规模应用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1998年,全国花卉保护地总面积为6958.25公顷,其中温室920.73公顷,日光温室681.23公顷,大(中、小)棚2440.7公顷,遮荫棚2746.70公顷。
花卉设施栽培主要集中在传统花卉产地,如浙江、广东以及大城市、南方经济发达地区。1984~1999年间,由于现代化温室投资大、配套技术要求高,在我国发展较为缓慢。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遮荫棚由于建设成本较低,发展速度较快。总体来说,此阶段我国设施栽培水平不高,花卉产量低、质量差,也不具备周年供应能力。到2001年,我国花卉保护地面积为1.69万公顷,是1998年的2倍多,除了进口温室面积增加较小外,其他各类设施总面积均有明显增加。2007年,我国花卉设施栽培面积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为16.22万公顷。广东成为花卉栽培设施面积最大的省,其次是湖南和云南。辽宁成为温室面积最大的地区。如今,全国花卉保护地栽培面积13.35万公顷,其中温室3.61万公顷,温室中的节能日光温室1.67万公顷,大(中、小)棚5.15万公顷,遮荫棚4.22万公顷。其中江苏、广东、辽宁、云南的花卉设施栽培面积均达1万公顷以上。
从花卉设施栽培面积的发展历程来看,前些年节能日光温室的面积明显扩大,近几年现代化温室在保护地总面积中的比例大幅提升,日光温室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这说明随着我国花卉产业的转型升级,中高档设施的数量显着增加,对设施设备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尤其是现代化温室的新一轮建设风潮,一方面说明了各地政府对现代化设施农业园区的大力推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花卉生产正从单纯数量扩张向量质并重的方向转变。
设施栽培的发展除与当地的区域气候和花卉产品有关以外,与各地政府的政策推动、资金扶持息息相关,尤其是多个省(区、市)的“十二五”规划中,发展设施农业仍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如江苏省武进区农业局积极扶持常州市家绿林果园艺有限公司植物工厂项目。该项目新建物联网植物栽培车间3万平方米,总投资1.65亿元,采用世界领先的计算机智能管理系统,项目投产后预计新增高档观赏花卉100万盆、种苗3000万株。常州市对新建(含扩建)的重点高效设施农业园区予以扶持,新建5000平方米以上、投资200万元以上的智能温室(温控、水控、肥控),给予总投资20%的资金补贴。对新建连片100亩以上钢架大棚(含连栋式)每亩补助1500元。浙江设施农业设备补贴项目中,也对单体钢架标准大棚、连栋钢架标准大棚、玻璃温室都有不同程度的补贴。
辽宁是我国温室面积最大的地区。由于当地气候寒冷,花卉种球繁育、鲜切花生产、君子兰及杜鹃盆花培育、苗木幼苗繁殖等都需要设施设备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辽宁花卉温室面积约8925.60公顷,其中,日光温室7810.90公顷。据辽宁省花卉协会秘书长杜建一介绍,日光温室由于建造成本低、保温性好,非常适合辽宁地区的花卉栽培,能占90%以上。近年来,辽宁省不断加大对设施农业扶持力度,如沈阳市从2008年至今,连续出台了对花卉设施栽培的补助办法,主要包括对当年新建连片占地面积6.67公顷(100亩)以上、设施面积3.33公顷(50亩)以上的温室小区补助6万元。对当年新建连片占地面积6.67公顷(100亩)的冷棚小区,市财政补助5万元。对当年新建连片占地面积达到133.33公顷(2000亩)、设施面积66.67公顷(1000亩)的温室大区,市财政另增加补助120万元等。杜建一说,目前来看,辽宁花卉设施栽培面积已经基本能够满足目前生产销售的需求,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是在稳定现有设施面积的基础上,在改进设施设备建造技术、提高花卉产品质量上下工夫。
大中型花企数量与日俱增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花卉从业人数较少。当时花卉从业者主要以农户为主,特别是一家一户为主体的生产形式,花卉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花卉生产与经营的技术构成较低。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传统花卉产区的一些有经营头脑的花卉爱好者和农户开始建立苗圃,逐渐发展成为今天企业的“雏形”。后来大量外资、港台商人陆续进入大陆,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扶持花卉业的发展,许多其他行业的投资者纷纷涌入,大小规模的花卉企业蓬勃发展。此外,各地政府逐渐意识到花卉业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开始积极推动花卉产业的发展,花卉产业也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1998年,我国花卉企业有6.79万个,但大型企业少,仅有1313个。花农有32.01万户,从业人员102.4万人,技术人员仅有3.05万人。至2016年,共有花卉市场3029个,花卉企业79512家,花卉从业人员505.35万人,花卉销售1389.70亿元,花卉出口6.17亿美元。不仅如此,花卉企业的经营范围已涉及花卉生产、销售、运输等环节,如种苗(包括种子、种球)进出口、种苗生产、盆花生产、盆景生产、设施资材生产、进出口贸易等相关企业悉数登场。这些企业立足当地花卉产业的自身优势迅速发展起来,如2012年江苏省年产值上亿元的花卉企业有22家,其中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5家。武进夏溪花木市场发展有限公司、常州祝庄园艺等企业都成为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森禾种业、虹越花卉、滕头园林、新蓝天、传化大地、杭州园林、上虞阳光等一批浙江龙头企业立足当地,初步完成全国性产销布局。锦苑、明珠、杨月季、虹之华、郑继兰等一大批云南花卉企业在新优产品专业化生产、新兴市场开拓、品牌打造、科技研发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逐步显现。大连世纪种苗公司、鞍山君子兰专业合作社、丹东天赐花卉公司等辽宁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推行产供销全程服务,实现了花卉的全年生产,促进了花卉产业增效和花农增收。福建福州声春现代园艺、厦门江平生物基质科技、漳州富森园艺制品公司、福建荆龙生物科技公司等一批花卉进出口贸易、园艺资材生产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此外,花农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是花卉从业人员的主力军,花木种植已成为农民最赚钱的种植业之一。如云南省花农27万余户,花卉生产总收入88亿元。近10年来,花农户均收入保持在3万元以上,鲜切花、加工用花卉、地方特色花卉种植亩收益1万元以上,大花蕙兰等高档盆花、铁皮石斛等药用特色花卉亩收益10万元左右。浙江省花农数量达19万余户,杭州萧山区从事花木产业的农户平均每户年收入近8万元。萧山的新街、余姚的四明山、长兴的泗安等花木主产区,农民人均收入70%以上来自花木产业。